首页

害羞草app

时间:2025-05-29 12:55:29 作者:李强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的讲话(全文) 浏览量:89116

  新华社吉隆坡5月27日电

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2025年5月27日,吉隆坡)

  尊敬的安瓦尔总理,

  尊敬的萨巴赫王储,

  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吉隆坡同大家相聚。首先,中方对安瓦尔总理提议举办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的远见卓识表示高度赞赏,衷心感谢马来西亚政府为举办这次会议所作的积极努力和周到安排。

  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三方的交流合作穿越了千年。今天,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们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这既是延续历史的足迹,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比划一下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位置,可以发现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最具稳定性,我们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能够形成资源、制造、市场的有机聚合,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各自的经济繁荣,还是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不断丰富三方合作内涵,努力打造当今时代全球合作发展的典范。

  一是打造跨区域开放的典范。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四分之一,把三方市场充分联通起来,就能催生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中国同东盟已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期待早日完成同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促进三边贸易水平提升。我们要坚定扩大区域开放,努力把三方地区构建成一个资源、技术、人才等更加高效流通,贸易、投资等更加自由便利的共享大市场,充分释放开放发展的强大效能。

  二是打造跨发展阶段合作的典范。三方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尽相同,但差异不是合作的障碍,而是可以优势互补。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同东盟、海合会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密切产业分工协作。我们要努力把各自的长板变成大家的长板,同时帮助彼此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打造国际产业经济合作的新范式,推动实现各尽所能、效益倍增、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

  三是打造跨文明融合的典范。三方国家有着多彩文明,同时共处亚洲家园,共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我们要推进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在相互理解中有效管控分歧,在智慧碰撞中促进互利合作,探索出一条不同文明包容共进的新路子。中方积极支持安瓦尔总理提出的“儒伊文明对话”倡议,愿同东盟、海合会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凝聚更多和平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今天我们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共同描绘了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景,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各方都拿出实际行动,推动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立足三方,我们要齐心协力推进重点合作,实现更有成效的共同发展。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商讨制定三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市场规则、支付体系等对接联通,积极探讨建立区域商业理事会,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不断提升发展的韧性和效率。我们要在拓展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大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合作,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三方还要顺应民众世代友好的普遍期待,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中方决定面向东南亚国家推出“东盟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等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决定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实现对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促进三方人员往来和民心相通。

  放眼全球,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以三方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务实高效的合作,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国家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内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一道,充分发挥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为三方共同发展繁荣注入强大动力。相信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三方合作将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为三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天中东部将迎大范围晴朗天气 华南多地气温继续下跌

“我们自己店里每年就能消耗近2万斤田鱼,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稻鱼产品更是销往江浙沪以及广州、重庆等地。”吴勇强表示,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推广,青田稻鱼米和田鱼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香港旅发局与内地社交平台合作 增香港旅游内地曝光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由多民族组成的白芨滩治沙团队不断创新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因水施策,探索出“1+4”精准技术,即“先以草方格固定流沙,搭配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育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四项技术”,提高了固沙植被成活率。

台青“首来族”参访江西:多看、多听、多聊 加深对大陆了解

广州8月11日电 (记者 蔡敏婕)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当下的挑战有哪些?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024年畜牧智能制造与智慧养殖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于8月9日至11日在佛山举行,来自全国70所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齐聚佛山,分享畜牧科技创新成果。

三峡库区重庆涪陵再现平湖美景

4月10日,随“雪龙2”号科考船抵达香港访问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在香港科学馆与当地青少年学生对话交流,让青少年有机会深入了解国家在极地科研方面的成就。图为香港学生代表向南极考察科学家杨惠根(前排右二)、李正阳(前排左二)赠送自制的纪念品。

长假去吉林“吃”:“菜市场旅行”“美食旅游”大热

协同联动牵引协同发展,打造跨区域合作共建样板。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取长补短、各展所长。要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培养一批具有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既要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勇于创新,又要做好全流域、跨区域的“软”“硬”衔接互通,促进资源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发展以产业、科创为主导的山海协作“飞地经济”模式,实行产业链双链长制,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发挥上游企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产业链项目延伸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